关于副型你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Q:副型与主型的关系是什么?
A:主型和副型都是描述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的呈现方式,我们生命中有很多特质是通过副型来呈现的,如果主型主导了我们每个面具下的小我想在人世间最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终极目标),而副型体现了我们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达成这个终极目标。
打个比方,主型说明你的内心吃什么可以满足(what),副型说明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吃到(how)。譬如:九型中的3号(成就型)的人生终极目标是:我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也就是说当3号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时他的内心就会满足,就会有价值感,那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成就,三个副型是不一样的:
副型为“自保”的3号性格者的关注点更多在自己身上,会通过追求对金钱、物质、能力等个人资源的拥有,来减少他们在个人生存中的焦虑感。个人资源的丰富累积可以给自保3带来生存的安全感,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这就是自保3努力工作的目的。
副型为“一对一”的3号性格者关注点在一对一对象身上,他们倾向于成为一个性感的形象和角色,把自身的性感和对他人的吸引力视作一种个人价值。他们会努力在一对一对象的眼中表现魅力十足,能力十足,足够有“男性/女性形象”,这就是他们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来源。
副型为“社群”的3号性格者的关注点在一个团体中,一心想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会改变自己的个人特征去适应群体的价值特征。他们希望成为群体的领导者,认为我只要在群体中足够有“声望”了,我就是一个有价值或有成就的人。
其他八个型号的副型在实现各自的小我终极目标时的运作模式大体类似。
Q:副型是怎么产生的?
A:我已经三次现场听美国九型大师彼得(EPTP系统中最专业研究副型的大师级导师)专门讲副型,在他的课程上他是这样表达的:
自我保存的本能形成于生命的第一年(0-1岁),与妈妈及扮演妈妈角色的主要抚养者有关。自保会有二合一的品质,有点像妈妈和我是一体的。生命的第一年,自保的本能形成。因为在那一年里我们要完全仰仗妈妈或其他主要抚养者,就不像其他动物能够自力更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独立,只有母婴联合体。我们跟妈妈是一体的,我们完全去仰仗于她。跟动物相比适应时间更长。自保是关于如何建造事物,如何让事物生长,照顾社区的需要,渴望得到爱与滋养。在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内化外在的一些行为、观念,我们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爱与滋养。
若在这个时候,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情感连接较少,孩子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足够的爱与滋养,孩子成年后在自我保存部分就会有些障碍,他们会散发出一种焦虑。但也并不是说母亲跟孩子多有身体接触,孩子自保的几率会小一些。有些理论认为如果第一年孩子跟妈妈分离长大后有可能是自保的。因为有缺失、有不足。可是我们要很谨慎地去运用这个理论。
也有这种可能性,自保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副型也有可能是来自早年创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这个理论。但不论如何,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接触,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对一的本能形成于生命中的第二年(1-2岁)。此时我们开始学着去走路,开始探索这个世界,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试着与妈妈或主要抚养者分离,但又不能完全离开妈妈。我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去体验“我”是我自己,但“我”同时需要妈妈的关爱。在第一年没有分离,第二年开始有分离,在这个时候开始一对一的本能。
或者可以这样认为,一对一的本能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那,在第二年开始形成一对一的部分。在这个时候,渴望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被看到、被爱。有个人把我们当做一个独立个体去爱,这种爱的品质跟自保的爱是不一样的。自我保存的爱与滋养关系很大,但一对一的爱是作为一个人被看到。这种品质是两个人,一个人能够见证到另一个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有种很奇妙的连接。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长,允许他们去自我探索。有些父母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认为第一年孩子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二年却开始脱离了自己。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父母可能给予孩子作为独立人的关注度与爱不够,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社群本能会在生命第三年(2-3岁)的时候呈现出来。这三个本能是从生命的起始一直在发展,并与爸爸有关,爸爸代表着世界更广阔的门户,是与外界世界联系的桥梁。孩子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这个家庭中除了自己和妈妈还有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兄弟姐妹。孩子希望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父亲需要跟孩子主动连接,接纳他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父亲与孩子关系融洽与否会影响到孩子以后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
孩子的副型与父母的爱与接纳有密切的关系。更多的爱与尊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Q:如何通俗理解副型是什么?
A:副型学问其实就是了解我们活着的本能是怎样的,譬如:
自保就是我们求生的本能,我们每个人都有,都要让自己活着,而且要活得好,物质条件要好,吃得好,住得好,身体要好,精神要好,学习要好,事业要好,工作要好,家庭要好,儿女要好,大房子,好车等等。
一对一(性本能)就是人类繁殖的本能,假若没有了这个本能,物种就会灭绝,所以这个本能更容易让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放在情感,恋爱,而不是工作,最渴望得到另一半的认可。
社群就是群体的本能,人更是群居动物,否则单独靠自己一个人也很难活下来,而且当人满足了最基本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后,人们同时会有更大范围的社交需求,而这个时候人的社交本能就起作用了,而社交本能会让我们将注意力焦点转移在团队,集体,社会,民族,公司,荣誉(集体荣誉感),价值,兄弟,情谊等等方面。
Q:三种副型是如何在同一人身上共存的?
A:自我保存、社群和一对一三种副型描述了我们生存的不同方式。三种副型同时存在于我们身上,但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一般而言我们身上的三种副型所占比例是不平均的,其实三者并没有必要平均,只要各自能够良好运行便可。
Q:是否有三种副型在同一个人身上特别均衡的分布?
A:特别均衡的分布可能只存在理论的可能性,其实如果对自己觉察足够深入的话,我们每个人还是一定会有一个主导副型的。
Q:了解副型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A:我们将学到如何平衡这三种本能,这三种本能在工作及家庭生活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去看见我们在副型中过度使用的部分,也许是比例高的第一副型和第二副型,也去发展我们较少使用的部分比如第二副型和第三副型。比例多少本身并无对错,但是看见它们如何在自己身上运作,有意识的去调整它们,让能量在三者之间流动起来。比如自保副型的人在进入一对一场景时,就可以有意识调整自己放下未完成的工作事务等,更专注的把能量聚焦于一对一关系里,这样可以更好的享受当下,去体验新的有创造力的自主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