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型人格文献 >

回家的路—九型探“心”(下)

发布时间2017-02-14 21:34:27
此 心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心”:如果“初心”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你生命最初的愿景,那么,此“心”就是你的现在,你的当下,你的精神和注意力总是不自觉去往的焦点。

 

我们人有千千万万,那“心”是不是也有千千万万?

 

为什么有些人说出的话让人觉得惊喜,有些人说出的话让人觉得惊吓呢?

 

那是因为我们说的话头,不自觉开启了对方的念头,对于此心此念,他(她)能接收你的意思,对于彼心此念,就有可能完全曲解你的意图。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说不同的话的时候,你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吗,有没有一些规律性可循呢?

 

答案是肯定的。

 

 

 

前段时间,有位广西南宁小伙子的一段失恋告白视频在网上疯传,主要是其中有两个词语出现频率太高:蓝瘦、香菇。

 

我猜,小伙子当地人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区域里,相互了解彼此的发音习惯,而外地人就未必能听懂,甚至会完全猜错,以至于很多人都在百度度娘“蓝瘦香菇”是一种什么样的香菇?想买来尝尝。

 

你看,如果注意力的此“心”不在一起的人,你对对方说话的意思,大部分都是自己加工后的结果,而结果,往往都不是对方的意思。

 

两朋友上街,偶遇穿着吊带裙的女同学,一位说“这裙子搭配在你身上,真好看!”,她立即笑颜如花,另一位说:“这么暴露,担心坏人哦,还有,立秋过后,不宜露肩,容易着凉”,女同学转而满脸不悦,被这句话把天给聊死了。

 

所以,此“心”听着夸奖,听者开心,她们的注意力都在外在形象美上,而后一位的注意力在替她分忧上,同样也是好心,可此“心”非彼“心”,那位女同学就没有接收到相应的信息。

 

那么,你看说者谁有错?谁说的话都是一番好话,可是时机不当,此心非彼心,到了对方的念头里,就得出了截然相反的不同解释: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活在自己对别人话头的“自我解释”里,这也是我们的注意力焦点常在的位置,此刻的“心”之所在。

 

 

 

 

而所谓情商高的人,大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会用对方此刻舒服的方式与他交流,慢慢形成自己与人交往的经验,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大量不同的人交往的积累。

 

而九型人格的学习与实践,相当于缩短了我们探索自身和与不同人、不同的“心”情交往的方法与智慧。

 

简单说来,当你懂得分辨出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心”情时,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可以一句话把人说跳,因为你知道,此刻,他的心在哪里。

 

当你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不同类型人、不同时刻的内在需求并表达出及时满足的时候,你的一句话,就像开启对方心门的一把钥匙:

 

比如有的人渴望被表扬时,你就多夸;有的人担忧质疑时,你就耐心听;有的人小鸟依人时,你就替他拿主意;有的人恪尽职守时,你就遵章办事;有的人欢喜活跃时,你就开心哈哈;有的人理性客观时,你就多请教;有的人自强独立时,你就示弱跟随;有的人大爱付出时,你就多悦纳;有的人多愁善感时,你就多陪伴。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实用,这就是规律。

        

你说,哪有这么简单,每个人都会千变万化,那里是一个标签、一份心情所能概括的了的呢?

 

对!这是个好问题。

 

 

 

 

向 内 取 经
 

 

 

所以,我告诉你的是:九型人格学问是一门动态的体系,虽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诠释,但他们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

 

在当代九型人格鼻祖,美国斯坦佛大学海伦.帕尔默教授的《九型人格》蓝皮书体系里,我是这样解读的,常人的“心之所向”通常是指一个人这个型号的情绪习性,也是这类型的人的注意力容易去往的地方,比如上面的例子,那位女同学通常的注意力焦点是“以为大家看到的我,都是更优秀、更美的一面”,这份惯性的情绪习性称之为“自我欺骗”,也就是那个时候的此“心”。

 

好,看到这里,有人就忍不住要问了,品哥前面谈到的“初心”和此“心”是什么关系呢?

 

就拿上面的举例,那位女同学是九型人格当中的三号“成就型”,此型号内在的“初心”是“我要成为优秀的人”,所以,她内在希望别人看到自己优秀、美好的一面,反过来说,就是不愿大家看到自己不够好的一面,即便别人没有恶意。

 

 

 

 

所以,三号平常的注意力焦点容易去到自己是否比别人更优秀、自己是否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的“比较”上面去,而这种日常的比较模式加上内在渴望的生命背景,就呈现出一种“自我欺骗”的外在情绪习性:“大家看到的我,都是更优秀、更美的一面”。

 

这个时候,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对别人的担忧面露不悦的原因了,因为她以为别人看到的和别人真实看到的不一致,她的此“心”或许不接纳没有被看到美好的自己。

 

你看,在她的心里,有个声音在对另一位朋友说“你为什么没先看到我漂亮的一面呢?”,如果那位朋友懂她此“心”的人,先满足她此“心”的需要,先夸赞形象美,然后,再提小小担忧,而这份担忧,也是帮助她可以去向更美、更优秀的方向,也就是满足“初心”的方向,那么接下来,她收到的就是满满的关心了。

 

所以,九型人格对于自我修炼的意义在于:

 

 

当此“心”懂得向内关照,回到“初心”时,即,当“自我欺骗”的习性回到“我是优秀的”使命的时候,就恰恰有可能是内在自我实现“求取真经”的时候,在海伦老师的体系里,这个部分叫做高层心境。

 

 

 

 

而那位女同学,如果能够假以时日,沉静下来,回到“初心”,对自身的成长用心下功夫(不管她是否学习过九型),对于外界的声音和评价不那么在意,不再为了外界的风吹草动而引发内心的波澜起伏,只是去呈现美,只是去绽放美,不为了求欣赏,不为了博好评,而是真诚地接纳一切的声音,不管好听还是不好听,这就可能上升到海伦老师阐述该型号的高层心境:“诚实”。

 

而诚实,就是三号成就型一生需要修行的方向,也是三号外在“自我实现”和内在“求取真经”的方向。

   

 

此 心 是 假 象
 

 

 

好了,我们来捋一下:

 

一个人内在的“初心”,在纷繁万象的尘世中,通常容易被情绪习性的此“心”所挂碍,此“心”是假象,也是自己的内在“小我”投射的假象,如果没有足够的觉察,我们这一生,就被此“心”的假象牵着鼻子走,“情绪习性”就是我们性格当中那股不自觉的力量,总是让我们的行为呈现出惊人的一致规律。

 

 

3#
 
三号的假象是“欺骗”

 

总以为别人看到的是自己优秀的一面,自觉过滤、回避和转移了自己不好的一面,比如当一位“世界首善大使”把“行善”当成了优秀的形象,就会极力去塑造和维护这种形象,当别人没注意到时,他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让别人看见“首善”的形象,当然,不排除运用对比、夸张和通感等文学手法。

 

 

或者,当别人没有明确表示欣赏的时候,他更要呈现出好的一面给别人看到:“你看,你看,我可以的!”,简称自带“打气筒”;

 

 

6#
 
六号的假象是“害怕”

 

总是提前比别人先看到危机和不确定性,发现危险、自动放大可能出现的隐患,比如当公司海外业绩超过国内业绩,正是打开国际市场的好时机,公司老总却向全公司发出了《公司的冬天》,警惕虚荣,潜心尽职,让广大干部职工提前预防可能遭遇的行业冬天,当然,负面的担忧过渡弄不好容易抑郁。

 

比如,当形势一片大好歌舞升平的时候,他脑海中浮现更多的预演画面:“没有危机意识就是最大的危机!”,简称自带“放大镜”;

 

 

9#
 
九号的假象是“怠惰”

 

总是主张不主张,以他人的立场为立场,不与人起冲突,依附于环境,跟随大众,做事好像比别人慢三拍,比如他在餐馆端盘子,总是比别的服务员要慢,不过,客人觉得慢归慢,态度好好,一来二去,慢慢客人都成了朋友,嗯,他就是传说中的好好先生,当然,动作不快也容易被炒鱿鱼。

 

还有,在片场跑龙套的时候,大家伙儿都在忙碌,他舒适地趴在一角,脑海里心驰神游:“不捉急,呆在这里舒服一下”,简称自带“软沙发”。

 

 

 

 

如果,我们的一生,没有机会洞察到自己的此“心”是假象,没有机会跳出假象看待自己,没有机会深入假象的内在,去发现那个隐藏在心底的小小的“我”,那么,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在演绎这部“假象”的电影,主角是自己,搞笑的是,观众也是自己。

 

我们都在演给自己看。

 

为什么?

 

 

合 一 真 心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很简单,在没有自我觉察的情况下,我们任何的言行举止,只是满足了此“心”的需要,是被此“心”的假象笼罩,以为这就是世界,这就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是这么样的,于是,在“假象”的牢笼里,我们日复一日重复着惯常的习性,因为我们以为别人也是这样的。

 

只有当,而且只有当我们能够自我深入觉察,去洞察内心深处的“初心”,去探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缘由,就像马克、吐温说过的“人生最重要的两天:你来到世界的那天,和你了解为什么你来到世界的那天。”,当你真的了解你为什么来到世界的这天,即,当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初心”的时候,你的内在真正改变才开始。

 

         

 

感恩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灵家园、关注内在成长,关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于外在世界的关系,我们也有幸接触到很多的心理成长和灵修方法,这都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大好际遇,感恩我的蔡敏莉总督导将海伦.帕尔默教授口述的九型人格学从美国引入中国,这个时代,我们最重要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自己,对自己负责。

        

如何对自己负责?

 

洞见“初心”,找到此“心”,合一“真心”。

       

洞见“初心”,就是持续探索内在“我”的过程,佛家称之为“小我”,李尔纳称之为“ego”,叙事疗法里面“生命故事”的描述者等等,当你终于有天发现自己“为什么而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天赋、你的使命感会被唤醒,那是一份“神圣”的旨意,那是我们一生当中,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最重要的精神需要,甚至很多时候,这份精神需要已然超过了物质生活需要。

 

 

 

 

当一个三号成就型的朋友,在九型工作坊中,洞见自己的天赋使命,回顾自己以往生命当中所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内心会涌起无穷的动力,这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头,来自于“我来到这个世界,是推动这个世界前行的榜样!”的天赋使命,对,你就是天赋的优秀成功者!

 

找到此“心”,就是通过向内观照,回到内在,就在当下:不被常有的习性牵引、不被过去的烦恼阻隔、不被未来的未知恐惧,只是在当下,体验当下我与内心我的“合一”、“分离”、“合一”、“分离”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之为“临在”练习,当我们真的安静下来,沉下心来,脑海中浮现此“心”、“初心”分离的智慧时候,你就发现了此“心”只是假象,“心”本是空,“心”无一物,是我们的执见,让这颗“心”充满了内容,一句话,我们被自以为是的“假象”蒙蔽了。

 

当六号忠诚型朋友,通过静坐、瑜伽、禅修等方法,让身体与环境融为一体,让大脑惯有的恐惧和内心“害怕”慢慢放下,只是去呼吸,只是去体验,只是去感觉周遭的一切,只是去观察身体、内心情绪和时不时冒出的念头,只是静静地看着,就像看着天空飘过的云朵,不去牵制它,不去评价它,不去想为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就有可能找到此“心”,就像莲花生大师在《直指觉性赤见自解》中说过的:“过去之迹不追,抛弃过去的观念。未来不迎,断绝意识的关联。眼前念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

 

 

 

 

“心”是假象,害怕是假象,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看见自己的害怕,当你能够看见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不再一味地恐惧和害怕,因为看见,就是疗愈的开始。

 

合一“真心”,这就是将此“心”回到“初心”的“合一”,也是将我们从习惯模式中解脱出来,升华到高层心境的状态。

 

与通常外在能力的提高不同,内在的升华在于深入,当一个人深入自己的内在越深,也就越明白自己,越接纳自己,明白了,就接纳了,不管高矮胖瘦、不分贫穷富贵、不论学问多寡。

 

在印度“合一”大学,每年都有专门的“合一”体系训练,即训练每个人的“自我”与“神性我”的合一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我”就好比当下的我,“神性我”就好比天赋使命的我,当二者或者多者合一的时候,人的深层意识和智慧开始显现,也就是本质俱足的“真心”体验。

 

从九型人格的角度而言,有没有一种可能:九型人格的九种人格类型,就是上天赋予九种不同人的天赋使命?

 

答案是肯定的。

 

 

 

 

当三号觉察此“心”的“欺骗”是假象,不再为了此“心”而忙忙碌碌,主动丢开“打气筒”,回到“初心”,从“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回到“我是优秀的”,动态合一成真心“诚实”,即我可以有诚实面对一切,不管自己看起来优秀与否,这也就是向内求取“真经”的体验:只是成长,不求欣赏

 

当六号觉察此“心”的“害怕”是假象,不再为了此“心”而顾虑重重,主动放下“放大镜”,回到“初心”,从“我要成为一个忠诚的人”回到“我是忠诚的”,动态合一成真心“勇气”,即我可以有勇气面对一切,不管环境看起来危险与否,这也就是向内求取“真经”的体验:勇敢去做,不再顾虑

 

当九号觉察此“心”的“怠惰”是假象,不再为了此“心”而容忍现状,主动离开“软沙发”,回到“初心”,从“我要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回到“我是和谐的”,动态合一成真心“行动”,即我可以有行动面对一切,不管周围有没有人冲突,这也就是向内求取“真经”的体验:起身行动,不再等待

     

对的,聪明的你看出来了,九型人格里面不仅有我们的“初心”:九种天赋使命,还有我们的此“心”:九种情绪习性(思想局限),还有我们动态合一的“真心”:九种高层心境(高层圣意),它就像一套精密的生态仪器,能够测量出你的喜怒哀乐因何而起,更像一张动态的人性地图,能够看到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你愿意为自己洞见、觉察、觉醒的时候。

 

         

 

 

忽然想起一句话:尘世中,我们走了太久,忘了为何出发。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九型人格,就是一条通往“回家”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