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型问答 >

九型中6号质疑型的“压力线”与“轻松线”到底是如何呈现的?

发布时间2017-02-21 21:35:47
让我写一篇关于6号的文章,描述一下在九型人格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压力线”和“轻松线”,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擦,你自己不就是个6号吗!这是暗示我学得比你好嘛?O(∩_∩)O哈哈~

 

其实虽然学习九型人格至今已经将近9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太短。但在自己的九型人格课程中,我一般对于“压力线”、“轻松线”这个部分的讲述会比较少,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6号,我不是特别“确定”到底这两条连线在每个型号身上是怎么体现的。而学界对于这个连线的讨论又很少,不知道是大家都觉得掌握的很好不值一提,还是怎么……

 


 

所以这次志嵘对于连线的一系列文章,我是非常高兴的,又有新知识可以学习了!在我个人的体验和经验中,我一直觉得九型人格本身一直是一个关于“内在运作”的学问,虽然有时候为了举例方便,在基础课程的教学里我们经常用一些行为表现、外在呈现给学员们举例,但究根结底,我依然认为每个型号不关于“行为描述”,而在于非常惯性化的“内在体验”。

 

型号是如此,所以我一直猜测,连线其实也是关于如此。以6号为例,九型人格中提出6号在压力状态下与3号相连,在放松状态下与9号相连。并不是说6号一有压力就变成了一个3号,一放松就变成了一个9号,而是内在心态开始发生变化,进而外在展现会有一些不同。

 

6号的日常状态:

 

简单的描述一下九型人格所说的6号“正常状态”,在这个状态里6号作为脑区中间的型号,大部分日常运作都是基于脑区能量,或者说,是“不得不”基于脑区运作。而配合6号的思维习惯“质疑”,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问题多”。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这两天我妈退休也不闲着,自己跑去欧洲游了,而且没记错的话,好像已经是第三次了。然后人家在朋友圈进行照片连发,一会是勃兰登堡门,一会是华沙圣十字教堂,一会又跑到克拉科夫去了。

 

然后我翻了翻我给她朋友圈的评论:“勃兰登堡门是哪儿?”“怎么又华沙了?这是几国游啊?一共去多少天?”“又到克拉科夫了?转一圈一共多少钱啊?那边气候现在怎么样?”……

 

一好朋友朋友圈发了一句“中午想了很久都不知道中午吃什么”,然后跟了一张盒饭的照片。虽然听说她好像最近不太顺,感情出了点问题,我的注意力却“不由自主”跑到那盒饭上去了,因为看了半天,没看出来那到底是啥,所以我留言“所以这吃的到底是什么?”……

 

虽然我知道,人家两位作为心区的同学,po朋友圈肯定不是为了让我“查户口”,甚至我也知道,也许留几句“哎呀好美”都比我问问题强。可问题是,有个超强的思维惯性推动着我,就是特别好奇朋友圈的“内容”,总想搞清楚。而对于内容表达的“意境”,我知道那是人家的目的,但可以往后放放啊。

 

 

而当6号进入“压力线”的3号相连:

 

我最常的体验就是“没法想”,说的直白点就像是你的脑区功能突然混乱了,你完全理不出头绪,或者,你“没空”理清头绪。

 

 

 

这里要补充一小点,我个人的观点是,型号的连线,虽然和主型有关、但和副型的关系也比较大。比如我是个一对一副型的人,所以对我来说,最容易让我感受到我“进入压力状态”的时候,就是一对一关系有情况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李花熊同学(编者按:这是一对一的作者在秀恩爱,李花熊就是九型江湖“双剑合碧”之一李静导师)要“回老家上国学课”(真的是回老家,也正是因此缓解了我的一部分压力),而我留在北京有事。结果开课当天中午,她来个电话告诉我“1、这课讲的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大部分是忽悠;2、这课好几百人;3、这课不让开手机,都上交给助教,下课再还给个人,助教手机是XXX,紧急事情可以联系;4,午休2小时,我现在去吃午饭,晚上9点下课,我到时候再给你打电话”。

 

当时这种思维惯性的“质疑”就出来了:好几百人?听着忽悠?还没收手机??这尼玛又是什么变相成功学、宇宙能量学吧?不过呢,一方面李花熊同学阅课无数,国内几乎所有的心理学课程都上遍了,这国学课如果过于不靠谱,她应该有足够的判断力立刻走人,既然人家还想留下听听,看来问题不大。另一方面,还能打电话报平安,又有助教电话,晚上下课时间也不是特别离谱,可以看看再说。

 

结果到了晚上,9点没动静,9点半没动静,10点还没动静?我擦?什么情况?发短信给助教,没人回。打电话过去,一直响到自动断线都没人接。尼玛??

 

一种内在的“焦虑感”开始伴随着脑区的“疯狂加工”运转起来,白天的事情越想越不靠谱。成功学打打鸡血也就算了,这不会是传销吧?直接把人扣下一个月那种?然后就越来越焦虑,并有一种“必须做点什么”的行动急迫感,好像不能“无所事事”。于是上网查开课地点,直接打电话到那个酒店,问有没有这么个课啊?人家说好像有,但是主办方不让我们酒店的人进会议室。我擦??

 

这时候还好是在她老家,我立刻电话给她的什么弟弟妹妹打了一圈,“不容置疑”的要求,立刻马上开车过去把她拉出来!

 

正好赶上弟弟妹妹全是脑区的,期间也是不停的各种网上查,打电话,都11点了还联系不到人。大家全都焦虑了起来,半夜11点半,7、8口子开车直奔某酒店,路程预计一个半小时……

 

至于我呢,在事情没解决之前既什么都做不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我只好开着车在街上乱转,然后不停的冒出一个想法“要不我直接也开车去算了!”(大概700多公里吧)

 

当然,后续简要的说一下,就是人家那课晚上是“感恩全宇宙”环节,激动的人比较多,感恩起来没完没了,好几百人都想发言,据说助教也亢奋起来了,完全没看手机。一直搞到12点,虽然后来人没事,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硬是让李花熊同学凌晨1点半退课,跟着弟弟回家了,这总联系不上人太闹心了!

 

纵观上面的表现,我个人体验是虽然6号平时有挺多“疑问”,但其实是以好奇和关心的方式表现的,有点像是“我知道也行,不知道其实也行,我想知道是因为我关心你”。而当和3号相连,进入压力状态时,就变成了“我必须知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知道”。如果我无法知道,我就会有一种强迫的压力,必须做些什么,让我在“哪怕不知道”的状态下,立刻马上把事情解决,从而让我“不需要知道”了。这种状态会让我们大脑一团乱,非常强硬,心态上很容易不耐烦,着急,并且有种“必须以某种形式做某种事”的所谓“目标感”,比如我就是想开车杀过去。我猜如果不是当地有人在,我就真开车过去了……其实在平常状态有可能想到更好的方式方法,但是在那个当下这并不重要,“做这件事”本身才重要。

 

而和9号相连我个人体验并不明显,或者对我来说,也许大多数时候在家里,或者和一对一关系在一起的时候都比较和9号相连。所以这种“放松线”的感觉就是,很多事我不再“有很多问题”,甚至我也接受很多“有问题还没解决/无法解决”的状态,内在很平静,不着急,比如李花熊同学经常丢东西,有一次她拿我的银行卡去医院,结果上午看完病我俩出去办事一整天,我都没想起来银行卡在她那里这件事……直到晚饭请客要结账,我才发现银行卡没了。问她,她竟然说“肯定给你了”。虽然我们全家就这么一张卡,所有存款都在上面,我居然一点也不着急。因为鉴于她“丢东西”的常态,不是丢了,就是肯定忘在哪个包里了,所以回家找找,找不到就挂失呗?既然一下午都没收到“刷卡短信”,哪怕丢了也还没被盗呢,不慌哈。

 


 

所以,扯了这么多,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轻松线”“压力线”的理解可能依然不够全面,这是一个变化的、更偏向于内在心境的状态。虽然也可以从行为表现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往往挂一漏万。谨以此文做个探讨,希望大家多结合自己的型号和生活发现和觉察,一起讨论完善。